社区营造培训及参访

2019社区营造培训班第九期—大栅栏“社区营造视角下的社区协商平台共创”

2021-06-07    点击:

1社造培训班|大栅栏街道第五届社区营造培训班(一)

2019年7月23日上午九点,大栅栏街道第五届社区营造培训班——社区营造视角下的社区协商平台共创工作坊在延寿街49号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参与人员包括大栅栏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的能人、社区工作者以及外部报名人员,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坐在一起,开始了本次社造培训班的学习。

首先是致辞环节,大栅栏街道社会办曹然科长出席了本次培训班的启动仪式,并对各位学员提出了几点希望:第一是把握时代脉搏,找准定位,抓住几个关键词,即共商、共治、共享。第二是希望大家进一步扎实学习,在短暂的两天的培训中积极学习、与各界同仁相互交流,通过互相学习不同社区社会组织的经验,将这些经验笼聚在一起,发扬光大。第三是善于沟通,充分实践,学习是第一步,我们学到的东西一定要在社区发挥作用。




                  图:曹然科长致辞  


接着,孙瑜老师作为北京市西城区群学社区服务中心的理事长以及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的特别执行顾问进行发言,她表示在大栅栏驻扎五年的时间,不仅带着社区社会组织在成长,给予他们专业理念的培育,同时这片土地给社造团队的这些研究者、专业人员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启发,在这个过程中两方真正的是共进、共赢的过程,孙瑜老师也讲到“社会发展的时候,生活问题确实是不断地被激发出来,那他解决很大程度上要在社区解决,一个大国的稳定必须要有它稳定的基层,所以大国的治理是从小社区的治理开始的,我们就是在基本的基层单位让他未来越来越和谐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好。”

                              




                  图:孙瑜老师致辞    

在孙瑜老师为我们开启本次培训班的启动后,第五届社区营造培训班正式开始!

首先是由胡舜琴女士带领大家进行的热身游戏环节,在彼此相互熟悉后开始分组进行小组期望管理,这是一个共创的环节,通过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感和责任感的培育,更好的以小组的意识进行交流和学习。






                                                  图:大家的作品 





接着是培训班的第一课,由孙瑜老师进行主题为《社区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分享》的分享。孙瑜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和大家一起再次了解了社造团队发展的历程,从08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罗家德教授整合多方力量组建清华大学可持续性乡村重建团队进入汶川进行社区重建开始,到15年社造团队进入大栅栏街道胡同区进行社区营造探索实验(老旧街区的社区发展的实验),再到今年19年社造团队已经发展了11年,在大栅栏驻扎了5年的时间,孙瑜老师讲到这是一个团队和社区能人共同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接着孙瑜老师进入理论部分的讲述,对“社区公共性”、“社区治理”、“社区协商”等概念进行阐述,提到了社区治理和居民参与的重要性,重点提到“共有财”概念,通过例举桃米村的案例,启发各位能人。最后她讲道“每个地方的情况和环境不同,所以我们要先认清我们的现实情况和特点,知道我们的限制在哪里,这样才能找到我们做事物的可能性在哪里。”

到此,培训班的第一课结束,大家表示孙瑜老师的分享非常有意义,从专业理论的角度为社区社会组织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2社造培训班丨大栅栏第五届社区营造培训班(二)

2019年7月23日下午,大栅栏第五届社区营造培训班——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共创工作坊在延寿街49号开展。本次培训班我们邀请到来自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秘书长杨倩老师来为我们分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历程以及社区社会组织平台的搭建和运作的过程。

    

图:杨倩老师进行分享

分享之前,首先由每个小组对上午设计的海报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以吸纳更多新的成员加入各自小组。小组积分制的形式更有利于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

      

图:第二组成员进行分享

                

图:第一组成员进行分享

                

图:第三组成员进行分享

随后,杨倩老师先以开放的问答形式了解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社会组织这三个群体,以此引出社区营造的概念。在社区营造中,这三个群体密不可分,并在其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时杨倩老师又介绍社区社会组织的五大类别,分别为文体活动类、志愿公益类、生活服务类、自治自管类、社会事务类。为了更好的加强参会人员对平台运营的理解,杨倩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在建国门街道培育过的四个不同类型组织的案例,分别为合唱队,编织小组、楼院自管会、社会组织培育的一个绿植环保项目。

同时杨倩老师认为在平台建设与运营中,各社区社会组织需要具备以下要素:第一个格局。在平台中你不仅仅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一个团队的带头人,而是一个平台的运营者,这个时候要学会转换视角,去看平台运营。第二个独立的财务人员。财务人员除了要掌握最新的一个政策走向,他还有责任去提醒平台的财务走向。第三个实施与管理人才以及项目督导的利用。督导的可以帮助组织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同时规避项目风险。第四个多媒体技术人员,多媒体的工作作为未来的一个走向,合理的宣传更有利于扩大我们组织与平台的社会影响力。第五个容错。在组织与平台中,每个人有不同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取长补短”思想,发挥成员的长处,让他做他擅长的事。

                

图:杨倩老师分享平台运营经验

最后,在胡老师的带领下,各个小组分别对各组分值进行计算,以期待明天大家有更好的成绩。

图:清华社造团队胡大姐进行总结


3社造培训班|大栅栏街道第五届社区营造培训班(三)

今天特别荣幸邀请到东城区左安浦园社区党委副书记、东城区左安浦园社区平台建设负责人郭璟熠老师来为大家分享左安浦园社区平台建设的心得,同时也邀请到北京恩友客户经理张江红老师为我们做公益项目财务管理的详细说明。

在经过昨天一天社区营造协商平台的学习和交流,每个人对社区协商平台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今天将继续深入分享,从社区级平台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协商平台的发展。

今天的第一课由郭景熠老师做《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走出社区治理的新路径》的分享,郭老师介绍了左安浦园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历程,目前左安浦园社区的自组织包括多种类型,如文体娱乐队伍、邻里互助队伍、环境保护队伍等等,每个队伍都在社区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服务人群和组织成员人群覆盖婴幼儿、青少年、老年人群体以及通过孩子发动的中青年群体。在社区支持自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也提供了很多的帮助,郭老师讲到,第一,专门开展了志愿者赋能计划给志愿者做赋能计划的系列培训。第二,针对区干的畏难情绪,通过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从中选了三名比较愿意做事的精兵强将来做公益认领项目的对接。第三,资金支持,使用社区公益金和党组织服务经费以及通过联系基金会或者找一些团委、妇联以及各级政府部门做一些资金上的支持,保证项目顺利开展。可以看出社区在自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图:郭景熠老师在做分享

第二课则由张江红老师为我们做项目预算编制的专业讲解,张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资金使用规范的来源在什么地方,同时也将一些在预算编制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做了说明和强调。张老师也为大家总结了作为一个政构项目的财务整体的要求首先最低的一个底线拿到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专款专用。其次就是项目预算的核算情况,张老师强调组织内部是有一个监控机制的,这笔钱花的时候经手人是谁,谁审批的,最后是谁决定签字的,一般有三个人的。第三个要求是支出,项目预算的编写要看辅助支撑材料是否齐全,能不能经受这种考验和验证。最后一个则是财务管理的健全,只有财务管理健全、审批流程完善,内控是有的,才能保证资金是安全的。在听完张老师的讲解后,大家对资金预算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到此,上午场的分享结束,大家收获颇多,期待各位社区能人带领组织更好的发展!


4社造培训班|大栅栏街道第五届社区营造培训班(四)

2019年7月24日,2019年大栅栏社区营造培训班在西城大栅栏延寿43号院开展。与会人员来自本地区社区代表、嘉宾成员约30人。本场培训班又由清华社造团队胡舜琴、梁肖月主持。

   

图:肖月讲话中

首先,由前西社区那保平阿姨自组织协商平台建设实践经验分享。那阿姨谈谈前西社区组织联合的背景以及组织发展经验。那阿姨强调前西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得以建立的有三点原因。第一,两委一站的支持;第二资金充分利用;第三人心齐泰山移;第四,资金配合充分统一分配,公平公正公开,人员融洽。同时联合活动后,服务对象也感到社区的温暖,尤其对一些老人,同时也增加了各队的组织协调和应变能力,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水平。在这个活动过程中也有各种不足,总结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对于未来的发展,那阿姨希望未来能够形成平台联合会,平台核心组需要形成一个工作机制,慢慢的把事情做大,慢慢的在吸收外部资源。

                           

图:那阿姨自组织协商平台建设实践经验分享

而后进行沟通交流环节。

Q&A1嘉宾:社区公益微创投,具体是什么操作方法?;

肖月:微创投实际上在大栅栏做的实验。第一是宣讲会,第二做了第一桶金项目大赛,第三是做自组织的公益项目,从这个活动项目中设计项目从这个组织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提升,才有组织之间联合的过程;


Q&A2胡舜琴: 社区给你们的空间给了吗?通过联合,对于小团队有什么作用?

那阿姨:现在有这个意向了,目前还在装修。思想上和意识上的改变,自己再做的时候是更好做,自己做的时候并不是鼓励的,需要各方面帮助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于小队的素质也提高了,集体的观念会增强,我感觉特别深的是我们这个几个组织没有太多别扭,大家都可以沟通商量,我感觉我们协商平台能成功是人心齐;


Q&A3葛淑芹阿姨:各个组织产生不同意见,你们如何化解?

那阿姨:不同意见非常正常的。我们核心组绝对不回避问题,尽量想出一个解决的办法。目前为止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各个组织负责人团队当中队员有一些问题在这个小会上和自己队员进行解释。一定要一个组织纪律,核心组每个队都有,核心组没有产生一致意见的时候,有问题从这个会上提出来,背后不要瞎说,这是原则。社区就是群众工作,确实要有一个做群众的方法,要有一个包容的心,遇到事情争强好胜不行。大家进到这个会议室没有你的我的她的,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一样,但是在这个环境下你必须是统一的一致的。有了这样的一个团队,团队整体宿舍就是不同于普通老百姓。我们经常说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Q&A4 Cici: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什么影响,过程中你的变化是如何?

那阿姨: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社区的事情太多了。自己家里装修的事情都顾不上,还有心里你得装着别人,通过社区的一系列活动能够让人具有服务精神;


Q&A5Cici:第二个问题是大栅栏参与的人口结构情况?如何调动中年或者青年群体力量?

肖月:首先大栅栏街道范围内9个社区情况不一样。我们并没有针对某一个人群,只要他们愿意参与社区公益事情都可以参与。大部分还是以退休居民为主体,也有一些刚退休的人员。没有办法给你确切的数字,他们开展服务的内容和群体也不一样。案例分享可能是老年群体比较多,我们的葛阿姨延寿的朗诵队虽然是老年群体为主,但是去年和今年都做了一些青少年活动的设计。同时来自延寿社区葛淑琴阿姨说道:这个事情看似我们付出了,实际上我们得到了很多。这个给了我们展示的舞台,而且培养我们能力了;张学荣阿姨提道:社区的很多事情就是兴趣,共同的爱好走在一起的。今天上午那个郭老师讲的特别好,实际上像我们这个年龄在社区,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最后实现自我成长。

最精彩的部分是共同创享环节,社造团队胡舜琴引出六点:1、概念?您理解的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是什么;2、主体?谁是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的缔造者?3、前提?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建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操作?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如何建设?5、结果?社区自治协商平添可能出现的成效与问题?6、社区自组织协商建设应注意事项?


多彩云组提道,土壤和根基非常重要。主要两方面。外在条件是政府和社区;内在条件我们的参与者社区居民的共识。大家一直强调的无私奉献的心。联合、整合资源、协商、人员、发展,共治共建这几个关键词非常重要。第三个是社区参与感。大家会更加关心和关怀这个社区。让外界了解这个事情,非常切实的东西就是安全保障。这个过程当中都有很多安全的问题。第四个是关心和关怀这个社区不同居民的需求。这个社区里面有不同的群体,大家要去体贴不同群体的需求。最重要的是非常广泛的,居民和社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图:多彩云组汇报展示中

    爱心艺舍组提道这个平台是一个非常有高度的平台。起到了智慧链接的作用。我想分这六点来介绍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平台到底是什么?平台是两委一站领导下把社区各个自组织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做这个事情的联盟。第二个主体我们能够牵头做这个自组织的联盟,这个平台做起来的事情首先需要有共同理念和有组织的一群人。根据这个目标我们把能人放在里面起到一加一大于2的作用。我们整个组的表述都是比较实用的,一个能做大事。第二个是充分链接起来能够让各类型的资源。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沟通里面的一些矛盾,或者会造成某些核心人员会太劳累。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们重点提了三个方面。我们提了这几个方面。大家的事情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高度平台智慧链接这个愿景。一定要把人多的力量发挥出来,要有一个民主集中的制度,同时所有平台的资源都能够有效性和高效性。

    

图:爱心艺舍汇报展示中

    最后是颁发证书环节,颁给全程参与的证书和个人。组织获奖的有前西养犬俱乐部、延寿单弦队、延寿舞蹈队、百顺摄影协会、前西统战艺术团、前西助老队、延寿爱心艺社。个人获奖的有于飞洋、CiCi、李秀娥阿姨、崔凤仙阿姨、葛淑芹阿姨、张学荣阿姨、那保平阿姨;

本期大栅栏社区营造班培训结束,让我们明年再见吧。


5大栅栏2019年社区营造班总结

2019年7月23-24日,大栅栏社区营造培训班如期组织,共有27人参与两天的课程。经过大栅栏社造团队前期积累,开班前精心准备,本次社区营造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培训班管理以及讲师团队都有新的突破,但是在参与人数上,确实存在前期沟通与动员不足,参与人员比较少的问题:四个突破一不足。具体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5.1四个突破

(一)培训课程体系设计上的突破。本次课程体系围绕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建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社区社会组织实践案例分享,逐层具象化的一个课程体系,越来越接近社区及社区能人。第一讲是孙瑜老师《社区平台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分享》,从理论层面上梳理了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相关支持,培训过程也是在帮助大栅栏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做顶层设计过程。第二讲是建国门杨倩老师《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及平台运作实战经验分享》,以丰富的案例信息向大家介绍建国门街道社会组织成长以及街道平台建设:整个课程从大的宏观理论及顶层设计落地到街道层面。第三讲是左安浦园社区郭景熠老师《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中心——走出社区治理新路径》,这是从社区层面分享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及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建设案例,培训内容落到了大家比较熟悉,也比较具象的社区层面。第四讲是《政府购买服务财务规范》,第五讲是那保平老师《前西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建设实践经验分享》,这是大栅栏的案例,是从前西前期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分享内容,社区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区自组织平台建设。不管是大栅栏社区营造团队还是居民,借助这个过程,一步一步清晰大栅栏社区自组织平台营造过程要点与过程。

(二)培训班管理的突破。本次培训班,采用积分激励,学员分组自我管理的方法,整个过程也是逐渐强化参与能人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团队意识过程。开班前,参与培训班的所有人员分成3个小组,从期望建设到小组自我管理规则,让每个人明确本期培训班的管理,大家自觉自愿为自己小组的荣誉而努力,让培训班更具凝聚力。最后,集体共创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特质,把各个组织人员之间的共识与共事呈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在做事过程中去体验与呈现。

(三)主讲人员的突破。本次社区营造培训班,都是经历一线磨破滚打出来的实践者,他们都在北京,熟悉北京的环境,所以,他们所讲授的内容,更贴合社区能人需求,能够引起组织共鸣,对大栅栏社区自组织协商平台建设和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更具指导意义。这次培训,也充分发挥能人的作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更具价值感和获得感。通过大栅栏社区营造团队支持,前西那保平老师梳理了前西平台建设案例,并作为主讲嘉宾进行分享,这个是大栅栏社区营造培训班第一个走上主题分享讲台的第一位社区能人。我们相信随着社区营造推进,越来越多的组织可以出来分享,也可以到大栅栏外去分享。在所有热身互动环节,都融入社区能人的创造,他们共同参与带领游戏等。将所有机会与可能给到社区能人。

(四)宣传材料突破。本次培训班,除了易拉宝之外,设计了培训手册,将培训相关元素设计了培训记录手册内,对于本次培训以及大栅栏社区营造工作,可以有一持续宣传与教育作用。同时,居民也可以作为培训记录本。

5.2不足之处

参与人员不足。本次培训班原计划是60人,其中社区社会组织30人,社区工作者20人,外面社会组织10人。最后参与人员是社区社会组织21人,社区社工者1人,外来社会组织6人,都比计划人数少。其中,最为突出的社区工作者。这个有换届刚刚结束,各个社区还处于内容建设,同时70年大庆准备工作抽调一部分社工的原因,也有社区营造团队前期宣传动员不足,与街道沟通不足,社区营造团队将走访社区,逐步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为明年社区营造培训班设计更加符合他们需求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