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下日程表
(2019.12.7-2019.12.8)
日期 |
时间 |
地点 |
议程 |
12月7日 |
8:30-9:00 |
公共管理学院一楼报告厅 |
开班仪式 王名、罗家德 |
9:00-12:15 |
公共管理学院一楼报告厅 |
大数据如何助力社区营造/社区规划
罗家德 |
14:30-17:05 |
公共管理学院一楼报告厅 |
面向包容与可持续的社区规划
刘佳燕 |
12月8日 |
9:00-11:35 |
公共管理学院一楼报告厅 |
社区活力与治理创新
蓝煜昕 |
13:00 |
清华大学主楼前方 |
参访(校内出发) |
14:00-17:00 |
大栅栏 |
参访 |
史家胡同 |
2正式开班

(王名老师为开班仪式致辞)
2019年12月7日上午8:40,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于公共管理学院一楼报告厅正式举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老师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123名学员来到清华交流社区营造与社区规划的前沿理论与最新动态。王名老师表示,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正逢最佳时机,不久前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讨论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是相当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这次在清华园的学习能对社区治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罗家德老师授课中)
本期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采取线上课程与面授课程结合的办班模式,由社会学系及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罗家德老师开启了本期培训班面授课程的第一讲——大数据如何助力社区营造/社区规划,与同学进行简单互动后,罗老师用桃米村的案例帮助大家回顾了社区营造的基本理念,接着以一个企业组织行为的研究介绍了大数据的功用。在社区场域,大数据该如何发挥作用呢?罗老师讲授了小程序360度评估、微信群网络图和社会网指标等方式在社区社会组织评估的具体运用,大数据社区治理的要义就是将目前社区评估当中定时定点的评估方式转变为日常流程资料的评估。

(360度评估模型示意图)

(大数据社区治理工具学习环节进行中)
接续罗老师的理论环节,同学们跟随助教何怡璇开始了大数据社区治理工具的学习。在社区开展工作举办活动,作为活动组织者或工作人员如何通过小程序记录自己的工作并导出资料?服务对象、第三方专家、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和组织自身如何使用小程序进行360度评估?大家依据现场讲解和说明手册在实操中形成对大数据社区治理的初步认识。

(刘佳燕老师授课中)
在下午的课程当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佳燕老师与大家分享了面向包容与可持续的社区规划。社区规划的基本概念在本次培训班的线上课程中佳燕老师已经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面授课程则更具针对性,分为“社会-空间视角下的空间解读”和“社区规划的特色路径”两大模块,佳燕老师列举了各个国家的规划案例以及我国近些年丰富的社区规划实践以启发同学们的思考。在现场交流环节,各位同学结合自己在社区工作当中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向佳燕老师提问,佳燕老师予以耐心答复,并希望大家能在社区中持续实践下去。第一天的课程圆满结束,同学们是否对社区营造与社区规划有了新的想法与认识呢?教学相长,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能收获更多思考!

(夜游清华,图片来自本期培训班学员骆钊)
3线下课程圆满结束

(蓝煜昕老师授课中)
12月8日上午9:00,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第二天的线下课程继续进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蓝煜昕老师为大家带来以社区活力和治理创新为主题的社区政策解读。
社区政策的新动向是本节课程的亮点,蓝老师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文本内容出发,由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两个视角对新动向加以细致解读。在介绍理论与政策的同时,蓝老师结合了全国各地社区自治的实践案例,指出当前社区治理创新过程当中的面对的多种挑战。
最后,蓝老师比较了民国的乡建运动、我国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和当下中国的社区营造/社区治理创新,认为当前大陆的社区营造作为一场再组织运动,其核心是激发社区活力、创新社区治理,终极目标是达成美好生活,本质是社区的再组织化和人的现代化。
完成线下课程的授课环节后,同学们兵分两路前往清华大学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大栅栏实验基地和史家胡同博物馆两个参访点进行实地参访。

(罗老师为参访同学介绍大栅栏社区自组织培育工作)

(大栅栏走街串巷)
在大栅栏实验基地办公地点三井胡同有邻苑,同学们再次见到了罗家德老师,罗老师简要为大家介绍了大栅栏社区营造实验基地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区营造团队在大栅栏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及部分成果,特别是从种子、小苗、小树再到大树的社区自组织培育过程,帮助同学们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相结合。 紧接着,由罗老师特意邀请的戴建忠老师带领大家参访了杨梅竹斜街、三井胡同等社区融合改造区域,使大家能对社区治理对居民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影响有直观感受。

(刘静怡老师与参访学员交流)

(史家胡同参访学员合影)
史家胡同博物馆的参访安排同样是社区人文历史与社区实践经验介绍相结合,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刘静怡为到场的学员介绍了驻扎在史家胡同的规划师团队几年间从进入社区进行规划改造到陪伴社区居民共同成长的历程。博物馆展厅的胡同历史讲解工作则由志愿者带领,为大家讲述了北京城市形态的变化以及史家胡同的历史沿革与名人轶事。

(王名老师、罗家德老师与本期培训班学员合影留念)
参访结束意味着本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区营造/社区规划培训班的线下课程至此告一段落,但是想要对社区营造和社区规划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需要同学们趁热打铁,尽快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与考核,拿到自己专属的清华大学结业证书。祝大家学有所成,也期待大家共同努力,在社区营造与社区规划的道路上一路耕耘,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