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书籍

《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工作手册》

2021-05-27    点击:

     

1、内容简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唤起基层活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各地开始出现社区治理的创新政策、创新模式以及典型案例。本手册以自组织过程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指导,运用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的理念,根据先试先行地区的经验,通过参与式规划、培训体系搭建、社区自组织孵化培育及评估等流程,总结出进入社区开展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的一整套具体的实务操作方法,并将其提炼成为更具普适性的工作手册,为社区营造的初学者、有兴趣从事社区营造工作的入门者以及社区营造的实务操作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通常来讲,参与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的相关方包括乡镇街道及社区两委一站、专业社造组织、社区社会(自)组织、房地产企业、物业,不同主体所需的工作内容各有差异,因此本书通过理论指导并结合实务操作经验,详细介绍每一步工作的操作流程,以期更具可读性和广泛性,令专注做事儿的伙伴更为专业。

本书从我国的政策解读开始,介绍开展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工作的政策环境。而后从理论概述出发,介绍了何为社区、何为社区营造、何为社区规划,以及相关历史沿革背景与相关方代表,在阐述对于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自组织理论和自组织理论之后,进入到实务操作部分。

在实务操作部分的八个大章中,第一章介绍了在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实施主体,即支持性社会组织的概况。第二章从操作方法上展示了参与式规划在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中的重要作用和具体操作方法。第三章介绍培训体系的搭建,对于工作的开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四章从社区资源入手,逐步建立参与体系,调动社区内生力量参与到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工作中来。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介绍了社区自组织孵化、培育及评估的方法,也是本书极为重要的部分,结合了理论、理念、方法等众多要素,提炼出一套培育组织的专业操作方法。第七章介绍了几款在社区工作中极为常用的实操工具,第八章展示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社区自组织产品,以期通过案例的方式体现出社区自组织活力的重要性。在文后的附录中则介绍了若干政策文件及相关书籍,供伙伴们参考借鉴。

2、作者简介

社区营造/社区规划撰写小组(注:作者不分排名先后顺序,按姓氏排列)

蓝煜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博士。

李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兼任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多元城镇化与中国发展》、《社会分层十讲》、《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测量与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中国水问题:水资源与水管理的社会学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大陆的贫富差别》等。

梁肖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社会工作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秘书长,北京市西城区群学社区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曾就职于恩派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具有多年社区和社会组织从业经验。主要研究领域社区营造、社区自组织、组织培育,合著有《社区营造的理论、流程及案例》。

刘飞: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主任,民政部首批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社工师、会计师。成都市人大代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社工专业客座教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客座专家,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师资库授课教师。

刘佳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城市规划中的社会规划与研究;社区规划与住房政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罗家德: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社会学博士,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暨社会资本研究专业委员会创会主席。研究专长为社会网理论、大数据分析、社会治理与社区干预式观察研究。

孙瑜: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吴楠:南京互助社区发展中心理事长,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2008年汶川地震,参与了应灾后安置的援建。参与了2009年起进入社区发展及营造领域,致力于社区参与互助的研究和倡导,对社区工作有丰富的经验,指导孵化100余个社会组织,曾获得江苏省十佳青年志愿者。

3、书籍目录

前言   7

社区营造/社区规划理论概述   11

第一节 社区   11

一、社区的基本涵义及其由来   11

二、社区的学理分类   13

三、实务操作角度看城市社区的治理形态   14

四、当前需要完善社区治理的主要任务   16

五、推进城乡社区治理   17

第二节 政策解读   19

第三节 社区营造/社区规划   24

一、社区营造的时代背景及治理基础   24

二、社区规划   29

三、社区营造的东亚实践   33

第一章 社区组织   39

第一节 社区自组织和自治理   39

一、自组织治理的本质   39

二、自组织过程   41

第二节 参与社区营造的组织分类   45

一、专业社造组织   45

二、专项型社会组织   45

第三节 专业社造组织   47

一、专业社造组织作用   47

二、专业社造组织业务   47

三、两大原则及五大运营规则   48

第四节 社区组织协商议事   59

一、社区各方组织及其职责   60

二、社区中各方的关系   62

三、社区协商议事机制   63

四、结语   64

第二章 参与式规划   65

第一节  社区总体营造规划   65

一、项目背景   65

二、营造方案   66

三、项目内容及进度   67

四、项目实施人员构成   68

五、项目预算   68

六、效益评价   69

第二节  参与式社区公共规划   69

一、前期调研   70

二、发现社区之美   70

三、参与式设计   71

四、征求意见及落地实施   72

五、效果简介   73

第三章 培训体系   74

一、培训班的分类   74

二、培训班的制定过程   75

三、目标和原则   76

四、培训师资   76

五、经费保障   76

六、培训实施流程   76

第四章 社区资源   78

第一节 社区资源的分类   78

一、社区人口及社区组织   78

二、社区文化   78

三、社区设施   78

四、社区经济   79

五、社区公共空间   79

六、社区治理   79

第二节 社区志愿者资源   81

一、社区志愿者概念及分类   81

二、社区志愿者制度建设   81

三、志愿者服务流程   82

四、社区志愿者激励体系   83

第三节 社区能人的资源   85

一、社区能人的概念及类型   85

二、社区能人的挖掘及培力   85

第四节 社区基金(会)资源   88

一、社区基金(会)资源概述   88

二、社区资源挖掘的作用和意义   88

三、资金筹集   89

四、治理架构   89

五、筹建步骤   90

六、资助流程   91

七、结语   92

第五章 社区自组织孵化及培育   93

第一节 项目化社区自组织孵化培育模式   93

一、引言   93

二、项目化社区自组织孵化与培育的缘起及意义   93

三、项目化社区自组织孵化与培育的操作方法   94

四、效果简述   96

第二节 以微公益创投方式孵化和培育社区自组织   98

一、引言   98

二、以微公益创投方式孵化和培育社区自组织的缘起和意义   98

三、以微公益创投方式孵化和培育社区自组织的操作方法   98

四、结语   111

第六章 社区自组织评估   113

第一节 360°评估   113

一、引言   113

二、360°评估的缘起和意义   113

三、360°评估的操作方法   113

四、360°评估的效果简介   117

第二节 大数据评估   118

一、引言   118

二、大数据评估的缘起和意义   118

三、大数据评估的操作方法   118

四、效果及展望   122

第七章 社区营造工具包   124

第一节 会议工具   124

第一类 世界咖啡   124

第二类 居民议事会   129

第三类 市民论坛   131

第二节 行动研究   136

一、行动研究源起   136

二、行动研究的操作方法   137

三、成效   141

四、反思   142

第三节 信息立体化传播   144

一、引言   144

二、缘起和意义   144

三、操作方法   144

四、效果介绍   147

第四节 定性调查及定量调查   148

一、引言   148

二、定性调查——社区调查中的定性研究方法   149

三、定量调查——社区调查中的定量研究方法   154

第五节 PRA参与式需求评估   163

一、PRA的定义及内涵   163

二、PRA常用工具及使用范围   163

三、PRA常用工具举例   164

四、PRA的关键词   166

第八章 社区营造产品   168

第一节 义仓和义集   168

一、引言   168

二、缘起   168

三、实施过程   168

四、实施效果   172

第二节 坊间   174

一、引言   174

二、缘起和意义   174

三、操作流程   174

四、效果简介   178

第三节 小小建筑师   180

一、引言   180

二、缘起和意义   180

三、操作方法   180

四、效果简介   181

第四节 社区花园   182

一、引言   182

二、缘起和意义   182

三、操作方法   182

四、效果及反思   184

后记   185

附录一 政策文件   187

第一节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全文   187

第二节 《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全文   194

附录二 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读书雷达   198